
人比人氣死人,木比木也不遑多讓。紅木市場上俗稱為“花梨”的木頭種類繁多,可是價格卻有著天壤之別,有些價格高到令人嘆為觀止,也有些卻仍然徘徊在“平民”市場。
市場上被稱為“花梨”的木材可不少見,名貴的猶如降香黃檀是最早有記載的、也是最頂尖的花梨木;還有紅木《國標》中的花梨木類也稱“花梨”,為了區分,人們還將它們更分為“香花梨”、“臭花梨”、“亞花梨”、“草花梨”等等。

降香黃檀:“花梨”之名古已有之
在我國歷史上,海南黃花梨先後有多個不同的稱呼,唐代《本草拾遺》稱之為“櫚木”,宋朝《諸番志》稱之為“花梨”,明清時期稱之為“花櫚木”或“花梨木”,清末稱之為“黃花梨”。

據木友爆料,目前市場上每噸黃花梨板材的價格,已高達數百萬甚至上千萬。
眾做周知,自紅木行業發展以來,海黃的價格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。海南黃花梨資源的匱乏乃至於正常渠道幾乎“斷絕”進口,固然是其中的一個原因。
更重要的是,海黃色彩的變化極其詭異而且有屬於自己的特點,如今傳世的海黃家具這種紋理顯得更加深刻雋永。
這也是海南黃花梨的價格為什麼這麼貴的原因。

- 海南黃花梨木(降香型)

- 海南黃花梨木(油香型)
大果紫檀:海南黃花梨的接班木
大果紫檀因其散發出的微微香氣,也被成為“香花梨”。大果紫檀包括老撾花梨和緬甸花梨。在海南黃花梨等優質紅木即將滅絕的今天,大果紫檀就成為最好的接班人,是最具升值潛力的木材,成為紅木當中的潛力股。

2017年初,廣東魚珠木材市場的,1.5-3m×30-60cm的大果紫檀統貨售價為16300元/噸;短短半年之內,同樣市場、規格大果紫檀統貨售價為15400元/噸。
自10月初CITES召開後,大果紫檀原材開始再度上漲,原來1.6萬元/噸的大果紫檀原材,現在拿貨價已升至2.7萬元/噸。
大果紫檀的價格可以稱得上是“因緣際會”了:先是海黃面臨瀕危被列入國際公約出口量驟減,大果紫檀作為海黃的替代材質一躍而上;
再是今年國際公約將刺猬紫檀和黃檀屬“一網打盡”,大果紫檀的市場就更大了;還有之前緬甸內戰、老撾的封關進出口等政策,也讓大果紫檀趁機狠狠的“紅”了一把。

- 刺猬紫檀:“臭花梨”
刺猬紫檀主要分佈在熱帶稀樹草原區域,從西非的塞內加爾到岡比亞區域以及中非共和國。
由於新鮮的刺猬紫檀木材有一股“不太友好”的味道,所以也常常被叫做“臭花梨”。
根據魚珠指數報價,今年年初1.5-3m×20-30cm規格的刺猬紫檀老料,報價僅為5550元/噸,即便是如今已被列入國際公約附錄二,價格也僅為6800~6900元/噸,上漲平穩。是紅木里的“平民”。

刺猬紫檀木材的紋理美觀,這種木頭被認為很適合用於製作家具包括櫃子、凳子等,同樣的它也適合用作大的建築工程,譬如用於鑲花的地板、樓梯、工具、雕塑和刨切薄片等,一些門框的製作也會使用此木材。

- “亞花梨”和“草花梨”:最大的花梨“家族”
亞花梨指的並不是單一的一種木材,而是一類木材的統稱。在紫檀屬的約30種木材中,除了紅木《國標》所列的1種紫檀木和7種花梨木,其餘二十多種被統稱為亞花梨木類。
而草花梨的概念會更複雜一些,我國歷史上最早的“草花梨”主要包括大果紫檀(俗稱緬甸花梨)和是印度紫檀(俗稱薔薇木、花梨木);
晚清民國時期越柬紫檀和鳥足紫檀也在使用之列。時至如今,還有一種古夷蘇木,俗稱巴西花梨,有的地方也稱其為草花梨。

另外,在不同的地域“草花梨”定義內容也出現了變化。北方市場所說的草花梨多指緬甸花梨,河北大城一帶將老撾、緬甸、越南和柬埔寨所產的花梨木統稱為草花梨,而有的地方則將亞花梨稱為草花梨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利埃資訊立场,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請發送郵件至jtguve888@gmail.com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删除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eaet.com/20211013259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