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人有木頭情結,情結深處是紫檀。作為木中之王的紫檀,凝聚了千年日月的精華,是中國人潛意識中最美的東西。
所謂木秀于林,風必摧之,千百年來,無數的木頭在學步紫檀的路上“高歌猛進”。
但,紫檀,終歸是紫檀,一直被模仿,從未被超越。+
紫檀,天生的大雅之物,它神秘、沉穩、端莊、典雅、含蓄,代表了中國人最深層的文化底蘊,體現了中國人最高的審美取向。
如果沒有紫檀、紫檀家具的歷史與地位,中國物質文明發展史亦或中國家具發展史將是殘缺的、不完整的,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。

紫檀書房家具一組 / 拍攝于明清家具研習社
無論古代,還是今天,一些家具與器物必須,而且只能由紫檀來完成,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結點。

紫檀畫案 & 紫檀官帽椅
紫檀為世人公認的珍稀木材,唐宋明清多代均有古籍文獻留記。但正如王世襄先生言:「各書所記座地不一」,較為相近的看法:「來自番舶,以輕重高為價 」。
紫檀以其如緞似玉的質地、細膩致密的紋理、沉穆怡靜的色澤深博人們,尤其是中國人的珍愛。紫檀木制作的家具,不變形、不易朽,可世代相傳。
尤為可貴的是,經長期使用后,家具表面會自然產生“包漿亮”,簡稱“包漿”,即原經打蠟磨光處理過的表面,由于自然磨損和氧化逐漸形成了酷似角質的、非人工所能打磨出的潤澤外層,漂亮動人。

紫檀方桌方凳一組
因其生長周期極長,加之數量有限,自古以來就顯得特別珍貴。
時至明清,為皇家視為制作家具的美材,因而大規模采伐,破壞了生態平衡,導致這一珍貴樹種的稀有。
在傳統文化體系中,紫在各種顏色中地位最高,紫色代表高貴、興旺,如“紫氣東來”,即象征著祥瑞之兆。中國人用紫色為“檀”命名,足見紫檀的身份高貴。
清代的帝王們更是不惜花費重金,用了近百年的時間,把宮廷里的家具幾乎都換成了紫檀。
因紫檀有極好的加工性能,很小的斷面就有很高的強度,可任良工巧匠刻意雕琢、隨心設計,這對創立清代皇家家具瑰麗多姿的藝術風格,客觀上起了重要作用。
01 都承盤

此件文房盤為經典規整的長方形,取材優質紫檀,形制端莊典雅,器表光素無紋,通體以紫檀獨有的自然紋理取勝,簡約雅致,展現出雅而尚禮、文不失秀的審美境界。
文房盤由上部盤面和下部橫屜組成,盤面四周起圍欄,欄心拼攢出萬字紋裝飾,通透空靈,又有其吉祥寓意。
盤心攢框鑲板,平整光潔,紋理流暢。下設兩屜,屜面飾圓形銅面葉和圓環拉手。下部板面較寬,四足沿邊角而設,底面設穿帶,起加固作用。此器表面寶光瑩潤,樣式洗練素凈,無過多的雕飾,卻有無窮的韻味。
紫檀木生長緩慢,木沉紋細,常常不飾雕作以突出木材紋理的自然美,本品即使如此。氣韻連貫,莊重古樸,于簡約中展現文綺雅致之美。
置于書房案頭,擺上筆墨紙硯,搭配文玩小品,清雅自生,是書房內不可缺少的文房佳具。
02 筆筒

此套筆筒較為特別,乃是四件套筒筆筒,皆為紫檀質,尺寸由小到大,形制由直筒到束腰,色澤由赤到黑,可將小件置于大件中,層層疊套,是為一套筆筒用具。
最小件筆筒為直筒,無臍,圓潤嬌小。次小筆筒亦為直筒,無臍,紋質較為繁亂。次大筆筒微束腰,有圓臍,花紋較大氣。最大件筆筒束腰明顯,色澤近黑,最是沉穆,紋理變幻多樣,有圓臍。
四件紫檀癭筆筒木紋皆華美異常,兼具綺麗與沉穆之美。口沿皆打磨光滑圓潤,疊套而置似層疊的怪圈,有夢幻的趣味。
四件筆筒由小到大,有漸次的秩序感,疊放時又有神秘的意味。雖是多見的形制,卻制作出獨特的美感。兼之紫檀木的沉穆質感與細膩紋理,將筆筒之美展現地淋漓盡致,堪稱不凡。
03 茶棚

茶文化里,茶棚是不可缺少的,用于盛放茶具。它像文人的多寶格,用來展示茶人心愛的“玩具”。茶棚的分隔無定式可循,依形而定,參差錯落,追求率性、隨意之美。
此件茶棚取材紫檀,以厚重的紫檀佳木仿竹制而做。使得此品既有紫檀木的深沉、穩重、佳美之意,又帶有竹制的輕靈、文雅、俊秀之美,匠心獨運,十分難得。
整體造型別致,用材精良,做工周到細致,茶棚帶著舊時代的韻郁,令人心生愛憐,愛茶人寄情于茶、于器,實乃茶道必需。
04 方凳

此凳凳面見方,整體比例扁闊,形成穩重樸實的效果。
凳面攢框鑲面板,面心為對拼的紫檀板。四框側面打磨圓滑,凳面轉折處做成柔和的圓角,文雅素氣,有圓渾的美感。
凳面下設刀牙板,牙板光素,做工精細文質。腿間靠上裝直棖。腿足作圓材直落地,挓度明顯。凳面下有一條紫檀穿帶,加固凳體防止漲縮。
這種結體的方凳,是家具中的經典制式,尤以蘇作家具更為多見,見者有黃花梨、黃楊木、柞榛木、櫸木、柏木等材者,造型皆大同小異,意趣接近,細節稍因材質或工匠手法而略有變化。
此凳精選紫檀木質,通體瑩潤亮澤,色澤沉穩穆靜。雖是方凳形制,卻通體渾圓,不見棱角,所有邊角皆打磨出圓滑的弧度,使得此凳既具有“方” 的嚴正大氣,又有“圓”的樸實渾厚,極具藝術價值。
05 官帽椅

此對紫檀四出頭官帽椅選材精良,體形高大挺拔,穩重飽滿,氣質優雅,頗具大家風范。
搭腦造形彎弧恰當,二端上翹,中成枕形。靠背板浮雕塔剎紋且二端分別嵌入搭腦下方與椅盤大邊。
高靠背板三彎成型,紋理美觀,選料非常考究,塔剎紋如平靜的水面泛起一圈漣漪,讓人觀而忘憂。
后腿上截出榫納入搭腦,三彎弧形的扶手接合后腿上截,中間支以一彎形上細下大的圓材聯幫掍。
椅盤攢框編藤,椅盤下面壸門券口牙子結構,可謂四面有工,使椅子看起來更加空靈雅致。
牙板上端齊頭碰椅盤下方,二側嵌入腿足,下端出榫納入踏腳棖。足間裝步步高趕棖。
配有一幾,與椅形制相似。冰盤沿刀牙板,四面橫棖四腿外挓。造型簡單空靈。
明清時各種椅具有等級之分,大型高靠背椅子被視為較重要之座席,是府中主人與身份地位較高的賓客專用。此對官帽椅連幾造型極具格物之態,既玲瓏又高端大氣,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。
06 畫案

此畫案精選紫檀木,色澤古雅沉靜,木質紋理細膩秀潤,造型敦厚穩重,極為典雅富麗。
案面用紫檀厚板攢框拼接而成,邊抹冰盤沿素混壓邊線,牙板以夾頭榫納入四足,邊廊起線,牙頭鏤空,鎪挖出如意云紋造型。
兩邊牙頭對稱,云頭內卷,空靈舒透,具有流暢的美感。四腿圓材,打磨光滑。腿間安有四根直棖,亦作圓材,用料樸厚大氣,氣韻古茂沉雄。
此案尺寸適中,形態古樸。四條案腿猶如柱礎,力道十足。形制獨樹一格,蓄有力壓同類之勢。
“小室內幾榻俱不宜多置,但取古制狹邊書案一置于中,上設筆硯香盒董爐之屬,俱小而雅”。將此案置于書房,擺上筆硯文玩,文雅之氣自生。
07 圓角柜

此件圓角柜,以木中黃金紫檀所制成,通體光素,充分展現紫檀木典雅紋理。
柜頂轉角呈圓弧形,柜框與腿足一木連做,柜門攢框而成,兩扇對開門,中間裝一立栓,立栓及兩門邊都飾以銅面合頁,用以上鎖。柜腿由柜帽下展出,幅度略大。
此種下舒上斂的設計,在力學上有極大的穩定性,門板尺寸差異,會改變重力中心,令柜門自動打開。門兩邊置木門軸,上下通體,兩頭納入臼窩,使之旋轉開關。
圓角柜又稱A字柜,明清兩代均有圓角柜實物傳世,一般認為明代的圓角柜比較矮,少裝飾;清代圓角柜較為高挑,裝飾線條也較為講究。古人在設計家具時,會根據生活實際需要而做出調整,達到實用效果,并賦予精致優雅亦兼具平衡穩固的優點于一身。
此件圓角柜造型嚴謹穩實,線條于簡潔中賦予變化,柜面與轉角形成方與圓的變化,此種設計中融入中國內方外圓的哲學精神,設計十分巧妙,包含力學和美學,充滿古人智慧。
紫檀滿徹,柜門芯板制作考究,紋理美觀,柜框邊緣突起陽線又于沉穩中添加些許靈動。
如此用料奢侈,集質材、技法轉折變化與實用為一體之家具,殊為少見,體現藏者財富與雅致品味。
08 月牙桌

半圓桌因形似月牙,故又稱作月牙桌。由圓桌衍生而來,對桌合拼,形似圓月一輪,分則如兩半月牙。半圓桌一般成雙成對出現,滿月是個吉兆,也與中國傳統的圓滿、團圓的意象相合。
此對半圓桌紫檀質地,色澤溫潤沉穆,花紋靚麗細膩,造型獨特,給人渾厚沉穩的感覺。
桌面弧形邊框攢框鑲板,板芯紋理與邊框紋理近似。冰盤沿兩層弧度圓滑,下壓邊線。
高束腰,束腰光素,牙板鎪卷草紋造型,鏟地浮雕,雕工精細流暢。牙板邊緣起陽線與腿足交圈,腿與牙板形成壸門圈口。
三彎腿,腿中作如意云頭造型,六腿外翻卷葉紋馬蹄足,設托泥,托泥下有龜腳。
此桌簡約柔美,溫婉流暢,一氣呵成。選材精良,包漿瑩潤,堪稱典范。可置于墻邊置放花瓶古董等陳設品,亦可合二為一宴飲會客。
09 方桌

此桌邊抹較窄,取材整裝壯碩,頗為難得。選用優質紫檀木,其紋理豪纖如牛毛,色澤醇厚,包漿光潤有沉靜的美感。
桌面以暗榫攢邊框裝板而成,案面紋理較為絢麗奪目,光鑒可人。邊抹及腿足、牙板特別選用紋路一致的木料做成,拼合嚴密,仿若一體,足見做工之考究,顯得格外美觀。
桌邊冰盤沿,琢磨渾圓,沿下起陽線,連接高束腰。束腰三開光,兩條魚門洞加一圓點,頗有莊嚴寶象的意味。
牙板光素,中間內凹與羅鍋棖的彎度相匹配,形成視覺上的凹凸感,頗有韻律美。四足高挑,秀美婷立,下端挖出內翻馬蹄。
整體弧線優美,柔中有剛。各構件疏密有致,骨態清朗,簡中存雅,堅實安穩。
10 方凳

此套為紫檀方凳,共有四只,是為一堂。
方凳木質細膩,發色沉穩、內斂,色澤厚重瑩潤。凳面攢框鑲板,面沿較厚。冰盤沿順滑而下,至底部壓邊線。束腰內開兩條魚門洞,魚門洞邊起陽線。
下接牙板,牙板垂堂洼肚,與近牙板的羅鍋棖弧度相同,羅鍋棖與牙板之間形成拱門式空間,頗有意趣。
腿足方材,與牙板以榫卯連接,邊緣處理圓潤,下收內翻馬蹄足。
此套方凳形制經典,雖是敦厚沉穩的式樣,卻用魚門洞、牙板和羅鍋棖之間的空間打破了沉悶之感,平添幾分靈動舒透之意,將樸實與輕靈融為一體,實為難得的佳作。
12 方角柜

此件方角柜,方方正正,為“一封書”式方角柜,有閂桿,設柜膛。整體方正,線條歷練,設計簡約,是家具中的經典款式。
大柜采用標準的造法,背板、側板皆落堂踩鼓造。柜頂以標準格角榫攢邊鑲板心,四根方材立柱上以棕角榫與柜頂邊框接合。可拆卸的柜門及柜幫均為格角榫攢邊平鑲板心。
柜門表面鏟地浮雕龍鳳紋,龍為鱗蟲之長,鳳為百鳥之王,都是祥瑞之物。龍鳳相配便呈吉祥,習稱”龍鳳呈祥紋”。
柜門間有一活動式閂桿,銅委角形面葉、合頁及吊牌皆雕刻精美。面葉、合頁與大柜之方正相互映襯。
門下有兩條橫棖作肩納入立柱,其間鑲一片芯板,形成柜膛。柜膛作委角形開光雕兩條螭龍紋。底棖下有牙條,雕回紋,與柜身亦平齊相接。兩側安類似牙條。
柜內有屜板一層,中央有一格板裝兩具抽屜。
此方角柜體型高大,選料講究,珍貴非常。
13 四件柜

此對四件柜精選紫檀料制成,造型四平八穩,比例勻稱,框架用格肩榫卯相接。正面鏟地浮雕喜鵲祥云紋,側山落膛起鼓做,設閂桿和柜膛。門板開槽裝橫帶,防止開裂變形。
立柜下設悶倉,內部構件均為紫檀佳料制作,足間裝牙板,足端穿銅靴。柜身的銅面頁和吊牌相當講究,造型典雅,鏨刻精美,光線映射下閃爍泛金黃。
此對柜最奪目之處是八扇柜門和柜膛立板的鏟地浮雕,雕刻工藝神清功精,布局繁簡有序有理,整體上給人以氣度威嚴的震撼力。
“鏟地”浮雕是將圖案之外的底子全部鏟平,使圖案突現,立體感強烈。與一般硬木家具的“起地”浮雕法相比,同樣的圖案,“鏟地”浮雕需要多倍工時。
八扇門板鏟地浮雕喜鵲祥云,寓意吉慶,兩面柜膛立墻雕祥云海浪紋,皆精工細鏤,成對陳設華貴非凡。
此對四件柜柜面滿處生紋,莊重與活潑并現,指意明確,氣象非凡。銅活鏨花飾回紋,與主體紋飾呼應。用心之仔細、之周致,也是紫檀家具審美的不二法門。
14 長條凳

此對條凳紫檀制,凳面仿藤編,以黃花梨與紫檀兩種昂貴的材料制作錦地紋,是一件經典的條凳造型。
凳面攢框打槽平鑲藤編紋樣,整個凳面用了數量繁多的細碎木塊榫卯拼接而成,每個部件都相接緊密,貼合拼接時考慮了花紋和顏色的相合性,而不是隨意粘貼了事。
既有自然天真的意趣,又能體現黃花梨與紫檀相合相輔的美感,工藝極其精巧。邊抹冰盤沿內縮,下端內切直爽,細節考究。
凳面方材,腿足亦取方材,但邊角打磨光滑。四腿外挓角度大,足間安方形橫棖,起到固定作用,給人以結實厚重安全之感覺。
整體比例恰當,簡潔古樸。紫檀嵌黃花梨,取材珍貴厚重,細節處理細致周到,氣韻精神古樸典雅,張馳有度,做工考究,美觀實用。
一件物品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品,不僅取決于本身的物質屬性,更取決于人類賦予它的情感價值。
紫檀亦是如此。
作為木材,紫檀色呈深紫,紋理細膩,包漿潤滑。經過量體剪裁、精雕細琢成為紫檀家具,它則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一部“木頭構成的絢麗詩篇”。
縱觀古代皇宮、苑囿、行宮的各個宮殿,紫檀木家具隨處可見,這是因為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里,紫檀木深沉凝重的特征恰恰迎合了統治者希望江山穩固的心理需求。
加之精致獨到的雕工與紫檀木不喧不燥的深沉色澤相互映襯,傳遞出了獨屬的尊貴與大氣。
紫檀天生就是大雅之物,它神秘、沉穩、端莊、典雅、含蓄,代表了中國人最深層的文化底蘊,體現了中國人最高的審美取向,承載著中國人做人中之龍的情結,見證著中國人最深層的精神歷史。
把紫檀當做標桿,親近紫檀,成為紫檀,是相當高級的人格修養。經過修煉,從而具有紫檀的精神氣質,其性質如同成佛一樣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利埃資訊立场,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請發送郵件至jtguve888@gmail.com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删除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eaet.com/202110132718.html